当前位置:首页 >> 刘基文化节 --- 帝师今安在后裔平常心
帝师今安在后裔平常心

2006-11-8   浏览次数:8083

  刘基,字伯温(1311年~1375年),出生在现温州文成县南田镇内。为元末明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1333年,23岁的刘基,一举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生涯。他立志报国,但朝廷昏庸腐败,使他20余年的宦海生涯屡遭磨难贬抑。1360年3月,接受朱元璋的邀请,成为参赞军务的谋士,为明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成为明朝的开国元勋。他为人刚直,胆识过人。民间有“上有诸葛孔明,下有刘基伯温”的称道。

  刘基去世时封诚意伯,追赠太师,谥号“文成”,我市文成县治即由此得名。

  引子

  上周末,温州市第十三届音乐舞蹈节舞蹈专场,文成代表队一个特殊的舞者和他的独舞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舞台上的他衣袂飘飘,手中一管长箫时而箫音悠悠、耐人寻味,时而幻成劲毫、奋笔疾书,最后甚至变幻成一把利剑,当空劲舞。他是谁?他要用舞蹈表现的是谁?随着舞蹈表现力的渗透和报幕员的解说,观众们为之一震:原来舞台上表现的是一代明相刘伯温,而此时在舞台上用舞蹈这种美好的艺术表现形式演绎刘伯温的名篇《郁离子》的正是刘伯温的第22代嫡孙刘武。

  为此,记者突然有一个想法:文成是刘基故里,那么除了第22代嫡孙刘武从事文艺工作,生活在文成的刘基的其他嫡亲后代们现在的家庭、工作、生活如何?名门之后,是否也贤才辈出?一代贤相,是否真的功彪千秋呢?带着这些疑问,前日,记者走进了文成刘基故里,探访了刘武的家庭,也探访了其他诸多刘基的嫡亲后代家庭。

  刘武家庭  经商育儿从艺和谐美满

  在刘武此次参赛舞蹈编导、文成县文化馆副馆长王金娅老师的陪同下,记者来到了南田镇。来到镇上的时候,发现挺热闹,原来11月6日,镇里将要迎来第二届刘基文化节。在镇上车站的对面,在一个可以称得上是全镇最豪华的美容美发中心,刘武的父亲刘文龙、母亲刘爱兰热情地迎接了我们。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刘武的父母居然都是刘基的嫡亲子孙。刘基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刘琏、小儿子刘憬。文成南田刘基后裔习惯将刘链这一支称为上房,小儿子刘憬一支称为下房。有趣的是,刘武的妈妈是上房的,爸爸是下房的。爸爸是第21代,妈妈却是22代的。说到两个人是如何“亲上加亲”的,刘武的妈妈笑了,她说,她和刘武爸爸的姻缘真的是老祖宗赐的福分。因为刘爱兰原来老家也在南田,后来举家迁往不远的西坑。刘武的奶奶原来在南田镇上开百货店,看见长得像一朵花似的漂亮的爱兰经常陪女伴来店里买东西,就打听姑娘的情况了,后来托了一个亲戚上门提亲。爱兰的父母一听是同宗的,而且还是南田的,就一口答应了下来。就这样,这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让这对夫妻都感到很幸福。二十年来,他们一路携手、勤劳创业,还养育了一个引以为豪的好儿子。

  今年19岁的刘武从小就是个聪明懂事人见人夸的好孩子,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表现出良好的舞蹈天分。这一点,被文成县文化馆的王金娅老师发现了。在父母以及张雪凤、叶世杰等老师的不断培养下,2002年,刘武一举考中了浙江省艺术学校舞蹈专业。刘武的父母骄傲地告诉记者:孩子因为是初二提早去应考,考上时文化课成绩是全班倒数二三名,现在刘武已经是班级里的前三名,年年拿奖学金。现在快要毕业的刘武已经是学生党员,还是学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舞蹈系的团支部副书记。

  刘武的父母告诉记者,他们两家的亲戚目前大多经商,兄弟姐妹们虽然没有继承刘基老祖宗的诗书传家,但是他们牢记了自己是一代良相的嫡传后代,因此他们勤劳为人,踏实做事。他们两家兄弟姐妹的小日子都过得挺踏实。

  刘化隅家庭  夫妻为国教子颇有成就

  在南田镇,当地居民热心地向记者推荐了另外一个刘氏家庭。在众人的赞许声中,记者走进了已经年过花甲的刘化隅的家庭。

  迈进刘化隅老人的家,仿佛进入了一座小型公园。三大开间的门面房后院别有洞天,门台庭院,鸟语花香。客厅中摆放着一张醒目的全家福照片。说起这张全家福,刘化隅老夫妻俩满脸自豪。

  刘化隅老人说自己是上房的,刘基第21代嫡孙。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个个为国增光。

  大儿子刘洪波,10岁就去了在德国开餐馆的外祖父家。毕业于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2003年,作为西门子公司德方技术代表,他被派往上海,成为上百名德方技术仅有的两名常驻上海的技术专家之一,参与建造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营磁悬浮铁路。他曾经参与多项中德合作项目,包括广州地铁等,因为突出的贡献,刘海波曾经受到过前总理朱基和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的接见。小儿子刘宏杰在青田长大,大学毕业后不久就出国创业,如今在意大利事业有成。女儿刘翔鸿今年35岁,是慕尼黑华人中有名的翻译家,精通中、英、德、法、日等多国语言,经常作为德国代表来中国从事翻译和交流工作。

  因为三个子女个个在各自的领域颇有建树,因此,刘化隅夫妇俩去年还被评为浙江省“为国育子”模范家庭,省里还特意请他们去杭州开会领奖。

  作为刘基的嫡亲后代,刘化隅家庭在科技和文化上的成就深得乡民们的景仰。现在已经退休的刘化隅老人如今在南田更是热心于各种公益事业。2005年冬,他牵头修建了一座长43米高19米宽5米的木廊桥,堪称文成第一桥;他修建了联簪坊、敬仰亭、白衣丞相殿,共出资80多万元。作为刘基的嫡孙,刘化隅觉得自己肩负着一种责任,因此,他和刘日泽一起创办了刘基文化研究会。农历六月十五是刘基的生日,今年的这一天,刘化隅和以及来自海内外众多的刘氏子孙一起虔诚地参与了祭祖活动,他觉得自己生活在南田,更加有发扬祖先精神的重大责任,因此,老人积极参与了今年11月6日即将举行的第二届刘基文化节的各项筹备活动。

  众多家庭  在外功成名就叶落归根

  在刘化隅老人的陪同下,记者来到了刘基庙内。为了迎接第二届刘基文化节,刘基庙正在翻修扩建。在现场,高3米、重5吨的伯温铜像,栩栩如生般地再现了一代王佐帝师的神韵和风貌。

  目前有一位叫刘际球的老人在专职守庙,他今年81岁,是刘基的第20代嫡孙。凡是回到刘基故里的刘氏后代,都会来到刘基庙祭拜祖宗。因此,老人见证了众多刘姓子孙寻祖的故事。刘际球和刘化隅老人一起给了记者一组数据:目前,刘基嫡亲后代主要分布在文成、平阳、瓯海、苍南、瑞安、永嘉、玉环以及福建的个别地方,也有在海外的,共计12万人左右。其中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106人,科研人员136人,现任军职军衔上校以上干部38人(不包括台湾地区人员)。

  在两位老人给记者数“家珍”的时候,旁边的许多刘氏后代给我们补充。他们说,目前健在的辈分最老的是18代孙方字辈,最小的已经是28代若字辈了。大家很自豪地说,许多在外功成名就的刘氏子孙家乡感念都很强,有许多人还叶落归根。其中最有名的就是20代嫡孙刘兆祥。1994年,原国民党少将刘兆祥归里省亲,拜谒刘文成公墓。叹墓道坎坷,倡议重修庙墓。第二年,刘兆祥先生回归故里定居,修桥补路、出资建学,做了很多公益事业,1996年在南田辞世,刘兆祥先生的坟墓就在南田镇,真算是叶落归根了。

  长寿之乡  巧合先祖公德后代得益

  在南田采访的时候,我们见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刘基庙外面的石墙上,有一张关于九都村“长寿之乡”的宣传画。据当地的老人讲,九都村大部分都是刘基后裔,他们大都是本分的庄稼人。目前全村1246人,80岁以上健在的老人就有39人,90岁以上有4人,两年前还有两个老人分别以106岁和107岁辞世。因此这个村庄以长寿闻名。

  当地人说,是祖宗公德荫庇后人。其实,是当地好山好水和平和的生活心态让人们快乐而长寿。

  虽为帝王将相嫡传后代,但是,经过时代变迁,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和寻常百姓一样居家过日子,他们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着。记者在当地了解到,今年以来,南田镇努力改善耕种条件,因地制宜引导农民种植高山茄子、大豆,每亩产值可达3000元以上。同时,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启动了刘基庙外围建设和新水厂、大水桥生态园等一批城镇基础建设项目。还将开发以刘基文化遗产旅游和乡村休闲度假为主打的系列旅游产品,在刘基庙以刘基生平、历史文化和刘氏宗族为主题,并进一步完善外围乡村风景道建设,实现武阳村、刘基庙、刘基墓、刘基文化生态公园四大景区联动。

  所有的一切,是刘基给后人留下的宝藏,更是留给了刘氏后人挖掘宝藏的热情和动力。

  记者后记

  从南田镇出来,一股深深的刘基氛围还浓浓萦绕在记者身边。世事变迁、沧海桑田,王佐帝师虽已随着时光长河一去不复返,但是将相风范却如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一代明相的嫡传后裔们,有在自己的领域里叱咤风云的,有在自己的工作中硕果累累的,但是更多的,他们过着平头百姓的日子,平平凡凡、踏踏实实。只是有一点,他们永远牢记并且与众不同:他们是一代贤相、三代忠臣刘基的嫡传后代。祖宗公德盖世,名垂千古,祖宗英名将由他们代代相传,永不辱没。


来源/作者: 温州晚报  [责任编辑:吴箭]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刘基故里 天下福地 文成山水 天下奇观
中国文成网(文成新闻网)版权所有  文成县新闻中心策划设计  网络实名:文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