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新闻网
人大快讯 政协快讯 十五回顾 两会图片 代表委员风采 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相关文件 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相关文件
首 页  图片版  
 
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相关文件
关于文成县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oo6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6/3/15 9:54:00 新闻来源:www.66wc.com 

文成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18)


关于文成县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oo6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6年3月1日在文成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文成县财政局局长   陈永富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5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旅游县”战略目标,克难攻坚,扎实工作,全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认真执行县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严格按照《预算法》积极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全年财政收支预算取得了较好的执行结果。
2005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8187.6万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上划中央“四税”收入6080.1万元,比上年增长37 %;地方财政收入12107.5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全年财政总支出43977.4万元,比上年增长18.1%。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2005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12107.5万元,加上“两保两挂”补助12943.8万元,“两税”返还1207.7万元,固定结算项目补助3405万元,上年结余796.6万元,体制补助3009万元,其他补助200万元,剔除当年超收专项收入39.5万元,当年可用资金33630.1万元。再加上上年结转8379.4万元,省市专项补助11122.5万元,当年超收专项收入39.5万元,全年共有财政资金53171.5万元。全县财政总支出43977.4万元,上解支出350万元,收支相抵,财政年终滚存结余8844.1万元,其中净结余1006.6万元。
  2005年县本级财政收入11775.4 万元,省财政补助20765.5 万元,上年结余765万元,当年补助下级财政支出5567.1万元,剔除当年超收专项收入39.5万元,当年县本级可用资金27699.3万元。加上上年结转7775.5万元,省市专项补助资金9298万元,当年超收专项收入39.5万元,县本级全年共有财政资金44812.3万元。县本级财政支出36853.3万元,上解支出350万元,收支相抵,县本级财政年终滚存结余7609万元,其中净结余986.7万元。
  2005年县本级财政收入11775.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5.4%,比上年增长18.8%。本级财政收入主要项目执行情况是:
  1.税收收入6214.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7%,比上年增长14.2%。其中:增值税比上年增长66.7%,企业所得税比上年增长21.6%,主要是今年雨水充沛,水电行业产值和利润大幅增加,再加上部分招商引资企业开工投产;营业税比上年增长2.2%,增幅下降主要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业和建筑行业税收大幅减少;个人所得税比上年下降2.9%。其他工商各税比上年增长24.3%,主要是加强征管,优化结构的结果。
  2.农业四税收入844.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1.5%,比上年增长52%。其中契税入库720.0万元,比上年增长77.7%。主要是加强征管和受国家七部委房产新政策影响,购房户集中缴纳契税。
  3.其他财政收入4399.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0%,比上年增长21.6%。其中:罚没款收入1571.6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他收入2828.3万元,比上年增长22.9%。
  4.专项收入316.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4.9%,比上年增长5.7%。
  2005年,县本级财政支出36853.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2%,比上年增长16.8%。其中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
  1.基本建设支出450万元,比上年下降72.9%。主要是年初预算列入基金和预算外资金支出。
  2.科技支出415.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8.6% ,比上年减少21.2%。主要是省市安排科技专项经费减少和县财政安排的科技三项经费支出进度慢。
  3.支农支出3169.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6.5%,比上年增长30.4%。主要是森林生态补偿和重点公益林支出、农业救灾支出、水利建设支出增加。
  4.文化教育事业费支出11641.6万元。其中:文体事业费支出1173.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5%,比上年增长8.1%;教育事业费支出10467.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5.9%,比上年增长14.8%。
  5.卫生经费支出1957.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4.6%,比上年增长15.2%。
  6.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058.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4.1%,比上年增长23.7%。主要是省下达农村合作医疗专项资金比上年增加和县财政增加对乡镇卫生防保、食品药品监管的投入。
  7.行政管理费支出3783.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9%,比上年增长14.2%。
  8.公检法司支出3465.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7.2%,比上年增长22.7%。
  此外,2005年政府性基金收入7931.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9.5%,比上年增长36.1%。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收入6593.4万元,比上年增长20.4%;土地有偿使用收入1000万元;农业部门基金收入145.2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2354.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3%,比上年增长37.2%。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支出6132.6万元;农业部门基金支出361.8万元;土地有偿使用支出1033.2万元;工交部门基金支出4457.4万元。
  各位代表, 2005年,在减收和增支因素较多的情况下,全县财政收支能够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这是县委加强领导、人大依法监督、政协大力支持和各行各业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难攻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结果。概括起来,2005年我县地方预算执行及财政工作的主要情况是:
  (一)加强组织收入管理,财政收入继续平稳增长。2005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县建筑业、房地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房地产、建筑等主体行业税收大幅下降。同时,一些政策性、体制性减收因素继续影响我县财政增收。另外,2005年连续4次台风灾害对我县财政收入造成了较大影响。面对这种形势,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深入分析经济发展形势,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财政、税务部门及时加强收入监控,从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入手,以优化结构为着力点,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强化收入征管。加大稽查工作力度,重点开展了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专项检查。同时,以增强政府调控能力为着力点,建立健全非税收入征缴体系,切实抓好各项基金规费的征缴工作。出台了《文成县土地出让金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土地出让金征收使用管理。加强国有资产收益和政府资源性收入管理,增加地方政府的可用财力。
  (二)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政策的导向作用,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向省市争取和筹措专项资金、财政贴息资金,支持县支柱产业、重点行业和特色工业的发展。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调动乡镇和部门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全年县财政安排和向省市争取专项资金9000多万元,支持56省道、新文中、环城南路、县城供水工程、粮食中心储备库、泗溪河道整治等重点工程及工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资金260万元,支持旅游宣传和旅游品牌开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在确保预算内支农支出稳定增长的同时,向省市争取支农、扶贫等专项资金2400多万元,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资金370万元,支持国有企业破产改制,促进国有资产优化重组。加大财政对工业的投入,全年安排资金600多万元,支持工业基地的配套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增加技改资金投入。同时,用好、用活税收优惠政策,依法做好减免税工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按照“五个统筹”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扶持村级组织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向省市争取和筹集资金500多万元,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工程,支持村级组织办公楼建设和村干部报酬补助。2003年以来县财政共安排资金190万元,支持乡镇政府办公楼建设,改善乡镇办公条件。按照“两个确保”的要求,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努力构建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全年共安排社会保障资金6300万元,积极推进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安排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650万元,支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全县10458人纳入低保范围。加强乡镇卫生网络建设,支持乡镇卫生院改建,促进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大力支持和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等工作。加大对文教科卫等各项事业的投入,确保了义务教育经费和各项教育正常经费的开支。安排农村教育专项资金750万元,用于教育“四项工程”建设。认真落实政法部门各项经费,推进“平安文成”建设。安排专项资金590万元,支持省级文明县城、生态县建设等创建工作。
  (四)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公共财政制度建设逐步推进。稳步推进预算编制改革,逐步扩大部门预算编制范围,逐步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内容,逐步规范部门支出项目和口径。继续深化非税收入管理,加强县属部门单位的预算外资金计划化管理。完善和改进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编制办法,实行预算内外资金支出统筹安排。预算外公用经费标准实行最高限额制,推行单位支出综合财政包干。规范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办法,进一步扩大会计集中核算范围,积极筹备第四批单位纳入集中统一核算工作。积极探索以会计集中统一核算为基础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全年累计采购金额1763万元,节约资金265万元,平均节约率达到15%。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逐步规范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程序。积极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提高财政管理信息化水平。
  (五)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财政运行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进一步完善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乡镇财政财务支出审核,努力控制乡镇赤字。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处置和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行为。积极探索加强对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国有资本收益的管理,建立国有资产、国有资本经营档案,加强租赁、经营权承包、出让等管理。严格按照县委的要求,认真做好清理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强化财政收支监管,组织开展了“收支两条线”、财政支农资金、科技专项资金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等专项检查,共清理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帐户52个,查处违规违纪资金576.8万元。加强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继续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严肃查处会计造假、作假、会计信息失真等行为,全年共对4家单位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查处违规违纪金额535万元。开展财政支农资金、财政性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切实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基本建设资金财务监督管理,严格工程预(结)算审查管理,全年共对68个国有投资项目进行了竣工结算审价,送审价4664万元,审定价4230万元,核减金额434万元。
  总的看,我县2005年预算执行总体较好,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预算执行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我县财源基础薄弱,结构单一的现状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税收政策调整、财政体制改革等对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带来影响;国家和地方性增资政策的连续出台,以及公共财政刚性支出的不断增长,增加了财政压力;预算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对待,增强紧迫感、使命感,提高为民理财的责任意识,加快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积极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6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2006年中央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加强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调整投资消费关系,着力调整结构,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从我县财政经济形势看,随着“生态旅游县”战略的实施,经济发展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预计全县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财政收入也将保持一定的增幅。但财政面临的收支形势仍然严峻: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县建筑房地产、土地市场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持续产生影响,土地、能源、资金等要素制约将继续影响企业效益,财政收入形势严峻。培植骨干财源、后续财源和新兴财源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政策性、体制性减收因素影响我县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随着省收入体制调整,电力、金融、烟草等系列主体税收上划,将持续对我县财政收入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另外,2005年台风等灾害造成的损失将继续影响我县的财政收入。三是公共财政支出不断增加,社会保障、扶贫帮困、城乡统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都需要财政投入大量的资金,法定和个人刚性支出不断增长,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四是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连续出台增资政策,结合《公务员法》的实施,今年将进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五是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政府为履行公共管理职能,政府债务增加,及乡镇政府赤字增加了财政风险。截止2005年底,全县乡镇政府累计赤字1122.1万元;预计今年重点工程需还贷本息合计达2000多万元,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很艰巨。
  根据对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和省市财税工作会议对今年工作的部署,按照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确定编制2006年预算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县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生态旅游县”发展战略,继续遵循“集中财力办大事”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有所积累、四要增强调控能力”的理财原则,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落实“三个三”工作措施,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财政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努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上述总体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减收增支因素,按照积极稳妥、收支平衡和保工资、保稳定、保法定支出的原则合理安排支出,在此前提下,集中财力确保全县重点建设的需要。一是保证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经费和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发放、社会保障待遇发放;二是落实农业、教育、科技、卫生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支出需要;三是根据财力可能,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办好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的实事。2006年全县和县级地方财政预算安排意见如下:
  拟安排2006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13570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加上“两保两挂”补助13421.1万元,“两税”返还 1262.6 万元,体制等补助3009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1212万元,屠宰税和农业特产税补助119万元,所得税体制补助1320万元,其他体制补助358万元),固定结算项目补助3405 万元,上年结余1006. 6万元,当年可用资金35674.3万元;再加上上年结转7837.5万元,全年共有财政资金43511.8万元。全县财政总支出43211.8万元,其中当年支出35374.3万元,上解支出300万元,收支相抵,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2006年,安排县本级财政收入13340万元,省财政补助21097.7   万元,上年结余986.7万元,当年补助下级财政5054.2万元,当年县本级可用资金30370.2万元。加上上年结转6622.3万元,县本级全年共有财政资金36992.5万元。县本级财政支出36692.5万元,其中当年支出30070.2万元,上解支出300万元,收支相抵,当年县本级财政收支平衡。
  在2006年的财政预算草案中,安排县本级财政收入13340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主要收入项目是:1.税收收入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6%;2.农业税收收入950万元,比上年增长12.5%;3.其他收入5060万元,比上年增长15%;4.专项收入330万元,比上年增长4.3%。
  2006年安排县本级财政支出36692.5万元,其中当年预算支出30070.2万元,当年预算比上年增长16.9%。财政支出主要项目是:1.科技支出383.5万元,其中当年预算支出376.1万元,当年预算比上年增长17%。2.支农支出2727.7万元,其中当年预算支出2155.2万元,当年预算比上年增长21%。3.文体事业费支出1011.8万元, 其中当年预算支出801.1万元,当年预算比上年减少4.7%。4.教育事业费支出11957.2万元,其中当年预算支出11465.9万元,当年预算比上年增长17.5%。5.卫生经费支出1852.1万元,其中当年预算支出1694.6万元,当年预算比上年增长16.4%。6.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734.1万元,其中当年预算支出1732.9万元,当年预算比上年增长21.4%。7.行政管理费支出3880.3万元,其中当年预算支出3838.8万元,当年预算比上年增长3.7%。8.公检法司支出2807.8万元,其中当年预算支出2700万元,当年预算比上年增长3.9%。9.预备费370万元。
  2006年,安排政府性基金收入8157万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收入6922万元,比上年增长5%;土地有偿使用收入1000万元。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9302.9万元,其中当年预算8157万元,预算支出比上年下降24.7%。基金预算分部门安排是:社会保险基金支出7609.4万元,其中当年预算支出6922万元;土地有偿使用支出1087.4万元,其中当年预算支出1000万元。
  2006年,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3570万元,比上年增长12.1%,为了确保预算收支平衡,全年预算收入安排不仅考虑今年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因素,而且统筹考虑了非税收入。在可用财力十分有限的前提下,要落实2006年重点支出需要,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因此,一些单位和部门的支出要求暂时无法满足,只能待以后逐步予以解决,请谅解。
  三、扎实工作,确保2006年预算圆满完成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整体工作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三个三”工作措施的要求,积极培植财源,狠抓增收节支,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培植财源。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筹措和向省市争取项目资金,加快在建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启动建设“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大力支持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发展,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加大对旅游的投入,支持旅游品牌开发和旅游宣传;完善旅游投入机制,吸引各方面的资金投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实施生态工业“55”工程,加大财政对工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制定和落实支持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投融资市场健康发展,继续改进和完善贴息办法,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向,努力破解我县工业发展中存在的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因素,改善工业发展环境。继续实施奖励政策,支持和激励部门、乡镇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加快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步伐,促进国有集体经济发展。加快国有集体企业破产改制,盘活土地存量,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研究制定和落实有关政策,促进县城房地产规范有序开发,增加财政收入。要积极向省市争取科技专项资金,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支持和鼓励企业技改和新产品研发,增加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要通过争取和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切实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新模式。
  (二)加强组织收入管理,提高财政的公共保障能力。继续按照优化税收收入结构和政府财力结构的要求,切实加强收入的精细化管理。加大对税源的监控力度,继续扩大重点税源监控范围,不断夯实征管基础。切实加强税收计划管理,认真搞好收入分析预测,探索建立收入风险防范机制,确保收入及时均衡入库。着力扶持服务业,把营业税作为培植税源的重点,继续提高资源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地方小税种的比重,增加地方可用财力。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堵塞征管漏洞。强化和规范税务稽查,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认真贯彻《浙江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加强社保费征收管理。做好非公企业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积极探索社会保障资金多渠道筹集办法。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的征管和监控,规范非税收入收缴程序,切实加强土地出让收益等政府资源性收入的征管,不断优化政府财力结构。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加快农村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医疗及救助等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下山脱贫进程,积极推广和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继续加大对社会各项事业的投入,继续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积极探索覆盖全民的多元化社会保障体系,支持残疾人、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慈善等事业发展,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全力支持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确保防控经费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探索建立统筹、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体系。支持扩大就业引导创业,积极研究制订政策和运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支持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服务行业发展,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社会公共安全的投入,保障“平安文成”建设经费,加大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卫生等安全监管经费投入,健全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在重点保证国家政权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发放的基础上,积极调度资金,狠抓增收节支,保障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四)推进财政各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制度。要积极探索以部门预算和预算外资金计划管理为基础的综合预算体系。要进一步完善预算内外计划“统一项目、分别编制、统一下达”的管理方式,对部门预算实行细化编制,提高预算约束力,同时扩大编制范围。2006年,将55个单位部门的预算外资金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统一预算内外项目,规范预算编制办法。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在人员经费、政府采购资金实行集中支付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国库直接支付范围。积极探索在会计集中核算基础上的国库集中支付办法,继续完善乡镇财政集中统一做帐制度。继续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逐步推行政府采购计划编制,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加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完善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体系。加快推进“金财工程”一体化建设,改革财政管理方式。
  (五)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财政经济运行质量。加强预算执行力度,严格按照《预算法》等财政税收法律法规和人大批准的预算办事,维护预算的严肃性。调整和规范财政供给范围,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控制和减少政府自身支出,降低行政成本。进一步落实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加强监督检查。继续推进《会计法》执法检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强化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步伐,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探索建立财政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严格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管理的程序控制,切实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财务管理。加强对政府债务和乡镇赤字的监督管理,狠抓财政周转金的清理回收工作。积极研究制订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从制度上引导、增强单位部门使用财政资金的责任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决心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本次大会决议,振奋精神、鼓足干劲,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关闭窗口

 代表风采

受总理表扬的
关注城镇卫生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网站动态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信息 |
地址:浙江温州文成县委党校一楼 (大峃镇大峃街64号) 325300
QQ:200588500 电话\传真:0577-67836137 电子信箱:www66wccom@qq.com 200588500@qq.com
文成新闻网 版权所有 ?2005-2006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