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文化节开幕式
刘基文化节系列活动
新闻报道
图片花絮
活动视频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新闻报道

《温州晚报》:纪念刘基诞辰700周年特刊
2011/7/14 19:48:00    浏览次数:37458

毛佩琦解析刘基65载传奇人生
2011-07-14
  ▲中堂高悬“浩气千秋”,一代名相刘基其实并未走远。

  □本报记者

  徐贤林/文

  魏一晓/摄

  官场沉浮 四起四落前半生

  毛佩琦教授说,刘基由历史上真实的刘基和民间传说中的刘基两部分组成,真实的刘基睿智可触摸,传说的刘基空灵神奇。两个“刘基”相得益彰,组成一个丰满的形象,大家都喜欢这样一个刘基。

  刘基少时聪颖好学,有一目七行的禀赋。当然,少年刘基也像所有少年一样,有贪玩的天性。他在家乡石门洞读书,读到困惑处,便四出游逛放飞心情。据传说,刘基无意间听到一位浣纱女唱的一首俚语小调后,小调里有“读书要百温”之句,刘基幡然醒悟,读书变得刻苦,其字“伯温”正是取“百温”之谐音。

  刘基学业精进,22岁中举,23岁中进士。元朝科举制度极不公正,元廷将国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等几个等级,刘基属最末的“南人”。各色人等在科举考试中规格不同,蒙古人、色目人考试题目简单,走走过场,而南人考试关卡重重,刘基能在人数庞大的举子中脱颖而出,真是难上加难。

  刘基中进士后的第三年,被朝廷下放到江西当了一名县尉。刘基赴任,写下《官箴》,告诫自己要处处以民为本,体恤民情。新官上任三把火,然而,刘基连一把火也没燃尽,就触了霉头。他在审阅一桩已结的凶案时,发现许多破绽,于是决定重审。这个决定一下子伤到主审官员和案件当事人的命根,他们疯狂反击,最后的结果是,新任正八品县尉的刘基被贬为南昌府的一位掾吏——办事员。刚直的刘基摔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跟斗,愤而辞职回乡。

  元朝与其说是被蜂拥而起的农民起义推翻,倒不如说是其自取灭亡,极端的腐败是根源。刘基胸怀一腔热血将自己的才华卖给帝王家,但屡次入仕屡次遭挫。元至正十八年,48岁的刘基深感元廷已是一座倾圮的大厦,第四次辞官回乡。

  隐居著述 针砭时弊《郁离子》

  刘基回到家乡南田优美的山水间建庐著书立说。他一生著述甚丰,其中流传甚广的是《郁离子》。《郁离子》就在南田成书。

  在毛佩琦教授看来,《郁离子》是一部有用而有趣的书。子经史集,刘基将自己的作品定位为“子”,便有传世的雄心。

  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中的一方位,是火的象征;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该书总十卷分十八章。

  刘基用寓言的形式讲道针砭时弊,犀利的笔锋藏在诙谐的叙述之中,令人过目不忘。书中为人稔知的有《卖柑者言》、《工之侨》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多么深刻的名句,正是出自于《卖柑者言》。《工之侨》则讲述了一个非常深刻的故事:一名叫工之侨的制琴师,获一良材,制作出他平生最好的一张古琴,他决定将这张古琴献给国家音乐机关,但官僚们一看是无名小辈,试也不试,就将人琴推出门外。工之侨心有不甘,请人在琴身上描上古纹,题上古文字,埋入地下,三年后出土。他抱琴而行,“文人雅士”趋之若鹜。后被高价购走献给国家音乐机关,朝野轰动。这样的故事,放在今天仍深具讽刺意味。

  刘基隐居并不消极遁世。《郁离子》中一篇郁离子与随阳公子的对话,便将刘基的人生志向表白得一清二楚:如果有明主,他就要出山辅佐。

  逐鹿中原 神算军师捷报连

  在毛佩琦看来,刘基与朱元璋的组合,是一对绝配,一位旷世大谋士遇上了一位雄才大略雄心勃勃的开国皇帝,必定会衍生出许多载入史册的宏大叙事。

  当时抗元势力主要有三股:陈友谅的大汉政权、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和朱元璋的义军,其中陈友谅势力最强。朱元璋的大本营设在现在的南京。清除汉周,一统天下便指日可待。在先攻汉后攻周和先攻周后攻汉中,刘基力排众议,独自一人力陈“先汉后周”。

  这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决策。事实证明,刘基的这个决策奠定了大明王朝的基础。朱元璋依计而行,在惨烈的鄱阳湖大决战中,一举击败陈友谅,此后朱元璋地盘扩充几倍,军威大振。

  此次大战,还有一个经典插曲。当时朱元璋和刘基坐在旗舰上指挥作战,突然,刘基从座上一跃而起,说一声“快跳”,拉起朱元璋跳到临近的战船上,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旗舰被炸粉碎。朱元璋惊出一身冷汗,如果不是军师及时救驾,便会“龙殒”了。刘基救了朱元璋一命,他“未卜先知”的本领也在军中进一步放大。此后,朱元璋更加言听计从,“大明第一谋士”地位也坚若磐石。

  凄苦晚年 鸟尽弓藏郁郁终

  刘基为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为大明王朝的统治稳固同样值得大书一笔。

  刘基建议朱元璋恢复被元朝破坏得支离破碎的科举制度,使延续千年的科举取士恢复功能。

  朱元璋令刘基和李善长(大明首任首辅)一起修《大明律》,《大明律》在大明王朝沿用200多年,其帝制里的法治精神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刘基还在定都问题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贫民、和尚出身的朱元璋一时心血来潮,欲定都家乡凤阳,众臣力阻无效,刘基从古到今,分析都城的地位、功能等等,朱元璋终于接受。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在安徽凤阳看到明初都城的半拉子工程。

  兔死狗烹,鸟死弓藏。刘基这位智者深谙这个道理。加上李善长因庇护手下而与刘基产生嫌隙,刘基处处体会到了朱元璋与他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朱元璋从原先的言听计从慢慢变到意见相左,且有处处刁难的行动。

  刘基奏请朱元璋恩准回乡养老,朱元璋爽快准奏。刘基告老回乡。但不久,太阳中出现黑子的天象,朱元璋又想起自己的象纬大师刘基了,于是快马将其接回朝廷。

  朱元璋大封功臣。公侯行列里没有刘基的名字。迟迟地,刘基被封为三等诚意伯,是年俸最低且是唯一一位没有沿袭的伯爵,也就是说,刘基的伯爵就只刘基一代,他的子孙不能沿袭继承,这也算是大明之一奇。

  刘基第二次告老还乡。然而“谈垟案”使刘基的晚年凄苦不堪。他在南京战战兢兢过日子,风烛残年,百病缠身,怎么也写不出洋洋洒洒的《郁离子》续篇了。

  刘基病重,朱元璋准其归乡。回乡两个月后,刘基与世长辞,终年65岁。

  纪念刘基诞辰700周年系列活动拉开大幕

  本报上午快讯 刘基诞辰70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温州)·刘基文化高峰讲坛上午举行,标志着纪念刘基诞辰700周年系列活动拉开大幕。

  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陈进玉,副省长、市委书记陈德荣,市委副书记、市长赵一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笑华,市政协主席包哲东等领导出席纪念大会。

  今年适逢刘基诞辰700周年,今天开始,在温州市和文成县举行一系列纪念刘基活动,纪念活动将和刘基文化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并举行刘基文化生态园开工仪式、祭祀活动等。来自各地的学术界的专家、学者等将结合历史的真实,向听众阐述刘基文化的核心及本质,从文化的层面重新定位这一杰出的历史人物。 □本报记者 黄忠


新闻来源:www.66wc.com  
 相关评论: 进入发表评论
· 2011/7/17 4:24:00  游客9150  发表评论 IP:60.180.93.*
据不完全统计,刘基后人现有6万人之多,其中居住在文成县南田镇最多,有22000多人,占全镇七成人之多。如今都散居在南田镇大大小小的31个村落中,分布比较集中的是在七都村、南田村、新南村等地。 七都村应该是九都村,请改正。
[1]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