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 速览 改革 ● 故事 改革 ● 印记 改革 ● 再出发 寄语 ● 新时代
当前您的位置: 专题首页 >> 动态●速览 --- 马垟村:手工素面迈出改革第一步
马垟村:手工素面迈出改革第一步
2018/5/2 15:36:00  我要评论(1)


    大峃镇马垟村,是我县有名的手工素面大村。细长的素面晾晒在马路边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但马路带来的粉尘问题,也成为素面制作过程中最大的尴尬。为了改善素面制作的卫生条件,该村迈出了改革第一步,新建了一个水泥硬化晾晒场。



    上午八点半,在马垟村的素面晾晒场里,一派忙碌景象,农户们正在将做好的素面晾晒出来,晾晒的早的农户,也开始忙活着晾晒素面的第二道工序了。细细长长的素面,整齐的晾晒在场地内,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农户们告诉记者,这个晾晒场是新建的,相比以前的晾晒场地,干净卫生了很多。
    马垟村村民林娟红告诉记者以前没有条件,自己租点田过来,因为路边晒不下,所以只能放在田里晾晒, 现在用水泥硬化了场地,不仅方便而且卫生。
    马垟村村民赵忠标是村里典型的手工素面农户,祖上三辈都是靠做手工素面营生,赵忠标做了四十年的手工素面,这次是他第一次有一个专属于晾晒素面的地方,欣喜的同时,也还有着更多的期盼。
    赵忠标表示,最好能在这个晾晒场边上建个厂房,这样素面做好推出来就能晒,希望政府能给予扶持,帮我们建设,这样生产的素面才更能干净卫生,让大家吃的放心。



    农户们告诉记者,虽然这个晾晒场地看着挺大,但是远远无法满足村里的需求,当前的晾晒场只能满足7户,而马垟村做手工素面的农户就有几十家。马垟村是手工素面大村,做素面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长期以来,素面都是晾晒在马路边,不仅不卫生,还影响交通通行。
    马垟村村民程炳磊说,马垟村村民主要收入就是做素面,关于场地,如果没有地方晾晒,想做多也做不了,极大的限制了马垟村的经济发展,如果能有政府支持,把场地做得更大,村民的收入也会更好,他表示现在的场地还是相对太小,需要更大场地,厂房也建起来那就更好了。
    马垟村的手工素面以质量佳、口感好而著称,市场反响好,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长期在马垟村收购手工素面的文成旺晨食品有限公司,开始谋划改变马垟村手工素面受场地、天气等限制的现状。从前几年开始,该公司就给村里部分手工素面作坊配备了十多台烘干机,但是由于场地太小,素面的产量只能达到平时产量的一半。
    家里有烘干机的林娟红说,有了烘干机,下雨天也能做素面,比没有烘干机的人,一年的收入会更好一些,但是现在的场地太小,烘房里只能摆下一排,素面根本挂不下。
    今年以来,通过大学镇政府、村民的支持以及多方努力,文成旺晨食品有限公司为马垟村手工素面谋划的改革路,终于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初步建成了素面晾晒场。
    文成旺晨食品有限公司市场经理赖海峰表示,马垟村总场地差不多有3000平方米,本来是想建一个作坊给农户,在这里晒的人就不用从家里搬过来了,在这里做好直接可以晾晒,晒好了直接收起来放到仓库就可以了;原先晒在马路边,质量是过关了,但卫生方面不尽如人意,所以这次要建设一个卫生条件好,标准化达标,能满足市场客户需求的晾晒场及作坊,免费提供给大家晾晒,这样产量增加了,农户也能增加收入。 
    文成旺晨食品有限公司市场经理赖海峰告诉记者,马垟村的手工素面一年可产100多万斤,带来的年产值将近400万元,但是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手工素面的受众面不够广,而目前他们要打造的素面基地,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文成旺晨食品有限公司市场经理赖海峰说“我们总得想法是把它打造成中国素面第一村,再配合旅游,上面计划建一个素面产业园,一个博物馆,这样配套起来做,一旦素面基地形成以后,连中堡,马洋、中林三个村庄只要做素面的农户,都能到这里来。”(记者 朱伟 通讯员 华榕)

来源/作者: www.66wc.com  编辑:朱伟
评论人 评论内容 发表时间
木每   月子里都要吃素面的吧 2018/5/4 8:41:00
[1] 转到
我要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2005-2018 www.66wc.com 温州文成门户站·文成网 版权所有 文成新闻中心策划设计
文成网旗下网站:文成新闻网 中国刘基网 程序设计:吴箭 美工:陈希威 刘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