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省道文成县城段绿化景观工程方案设计说明


一、河滨绿地及道路绿化景观规划理念与目标
   规划理念:
   3.1、现代规划理论学基础:立足人们普遍的审美观念,注重环境的和谐,在充分满足人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体现人文特色,凝练文化底蕴,合理布局,以体现景观的和谐性,使景观空间和功能与环境相协调,营造城市和谐的河滨绿地及道路绿化。
   3.2、传统文化理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水,为万物之灵,生命之源。她,更赋予公园以最自然的灵性美感,临近水边,使人心旷神怡,远离尘嚣,静谧和平,还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空气温度,改善环境质量的生态功能。本案萃取了中外园林设计精华,充分利用先有的河道,因地制宜,在各景观节点则设置小型广场及休闲逗留空间,构成景观设计的高潮,成为人们驻足停留、休息交流的场所。
   3.3、景观延续性:在规划建设中保持与自然环境和城市文脉相协调,加大城市绿化面积,体现整体的延续性。
   3.4、景观艺术性:在充分满足功能和经济可行的前提下,赋予文化和艺术的内涵,将园林设计的艺术手法融入绿地设计中,在打造城市生态园林滨河绿地的同时,力求使该绿地具有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

   规划设计原则
   (一)景观的延续性和文化的延续性原则
   4.1.1、充分考虑城市的东北侧景观与西南侧景观的相互映衬;城市的西北侧景观与东南侧景观的相互映衬;城市的主要径流河道的两侧河滨景观带的延续。
   4.1.2、充分考虑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二).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应用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山水园林和景观休闲滨河绿地的风格,充分结合传统的园林风水观,创造具有城市文化底蕴的园林景观绿地。充分考虑人的参与性和适用性,构建合理的空间结构满足市民的需要。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规划设计考虑远期目标,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在注重景观和功能的同时,注重提高绿化率,尽量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经济合理性原则
   4.4.1、考虑原有的道路绿化隔离带苗木及已经做好的一段绿化,尽量保留利用原有苗木。
   4.4.2、充分利用现有树种,大量采用乡土树种,少用名贵树种和外来引种。
   (五)把植物造景融合与景观小品与历史文化之中的原则 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方位及既有的历史背景下营造和谐的景观滨河绿地及景观大道。

二、总体定位及风格
   5.1、总体定位
   5.1.1、滨河绿地定位为城市滨河景观绿地(公园)。
   5.1.2、56省道的绿化隔离带定位为城市主要景观大道。
   5.2、风格 主要以生态型多层次绿地为主,兼顾人民游玩、行人、行车安全;突出文成特有特色:刘基故里,生态旅游城市,特色产业等等。 景观主要强调建筑小品与绿化景观的多样性和美观性,突出滨河景观,营造城市休闲绿地。 56省道道路绿化隔离带突出特色、新意。

三、总体布局和景观设计
   (一)总体布局
   该设计主要有:56省道道路绿化隔离带县城段的改造与设计、滨河绿地景观带两部分组成,总体布局上采用点、线、面的组合方式,结合现有实际情况进行景观规划设计。
   点-大型公益性(以旅游为主)广告牌、情侣双亭、原有的老人活动亭、公交站点、景墙一、文化长廊、景墙二、晚霞双亭、和合公园等。
   线-大型公益性(以旅游为主)广告牌组成线,道路绿化隔离带的行道树组成线,沿河的景观视轴组成线,沿河的人为空间及文化成一线。
   面--在景观轴线上的各个线、点,各个借景空间,各个历史文化构成整体的面
   (二)景观空间设计
   6.2.1、道路绿化隔离带的改造--范围:全线。宽:1.5米-3.0米。 56省道道路绿化隔离带县城段的改造与设计的理念:在隔离带绿地中增加高层景观视点--乔木;中层景观视点灌木层采用交通标志模纹即直行标志和转弯标志等,服务于道路的交通功能,突出道路的特色,以60米即车速的2-3秒为一个周期。
   选材上尽量利用现有的红花继木、金边黄杨等。
   增加市政配套设施-路灯、公交停靠站等等。提出道路的横断面规划意见,合理考虑远期的景观配置及城市扩大后城市配套设施的完善。
   6.2.2、滨河生态景观绿地段-范围:56省道樟台段至鹤门桥段滨河绿地。宽:1.2米-4.2米。
   滨河生态绿地设计以自然绿地和模纹花坛为主,绿地地形做成微自然起伏状,利于排水、利于观赏;模纹花坛以"W"为主的模纹,寓意温州的"温"和文成的"文"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的发音;配合大型广告牌-用以介绍文成的旅游景点为主,间距120米一个,与道路的绿化隔离带的周期相协调,靠河边栽植高大乔木形成绿色天然背景。
   6.2.3、滨河景观休闲绿地段-范围:鹤门桥至新文成中学段。宽:3.0米-35.3米 该段设计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鹤门桥至文成宾馆段。该段靠河边有3.0米宽的非机动车道,河岸沿线规划为亲水走廊。该段主要设计考虑人行道及景观的延续性。
   第二部分:文成宾馆至珊门桥段。该段原先已经做好,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该段近期不考虑,远期进行改造后风格应于总体接近。
   第三部分:珊门桥至赵坑垄桥段。该段设计把沿河道路绿化隔离带改造成人行道,沿河边以沿河游步道为主,配合河对面伯温路沿河游步道。在部分较宽处及主要节点,设计部分景观节点如:亭、景墙等。该段绿地以节点绿地为主,植物配置主要以景观树为主,如:苏铁、加拿利海枣、景观竹等为主,形成通透的空间,把人群引向集中的休闲空间如:亭、廊等。
   第四部分:赵坑垄桥至新文成中学段。该段设计把沿河道路绿化隔离带改造成人行道,该段由于有先天的优势环境,最宽处有35.3米,该段绿地又是以后文成行政中心前绿地,所以把该段绿地设计成即独立又与整段滨河走廊连成一线的公园形式。滨河公园设计结合原有规划的亲水走廊,内容主要以"和合"广场和几个人流集散广场组成,"和合" 主题主要考虑滨河文化与刘基文化相结合,突出文成特有特色:刘基故里,生态旅游城市,特色产业等等。广场中以一钢化玻璃镜面球为主体,以刘基文化为主题。该镜面钢化玻璃球采取天地之精华,收罗天地之景观,展现于勤劳与聪慧的文成人面前。利用该球借景远处的青山绿水及亭台楼宇;该球借景近处设计的景观小品,该球把刘基文化谱写在人们的视线里。钢化玻璃镜面球立于浅水池之上,浅水池中,有一反写于地面的"文成",尤是印章一样把这两个字印在这片吉祥的土地上。广场边设计一与公厕相结合的管理房,在广场局部地方设计配套的建筑、景观植物等,广场西侧和东侧各设计一小型入口广场,以文成的工业特色和农业特色为产品为景观元素,使市民对家乡加深了解,使外地来旅游的游人对文成加深印象。其余以大部分生态式绿地为主,设计部分行人靠河边通行,部分行人穿行于绿地之间。如此点、线、面结合,使绿地和水景主次分明,层次丰富,空间富于变化。滨河绿地郁郁葱葱的林带,成萦绕迂回之势,水清木华,空间峰回路转,虚实退进,千姿百态。沿河而行,水流勃勃,落英纷纷,美不胜收。
   (三)竖向设计
   竖向规划依据因地制宜,以减少工程量为原则,以有利于雨水的排放。

四、植物配置
   (一)植物材料的选择。
   采取"适地适树"的原则,考虑景观的需要,采用常绿植物和观赏价值较高的、便于养护的植物进行配置。乔木有香樟、广玉兰、桂花、银海枣、华棕、杜英、深山含笑、圆柏等常绿植物,有垂柳、合欢、银杏、枫香等。灌木主要为红枫、栀子花、小腊、红花继木、比利时杜鹃、金叶女贞、珊瑚树、构骨球、茶花、金边黄杨等。草坪植物采用马尼拉草、书带草等。
   (二)植物配置方式。
   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配置方式,在景观上注重色彩的搭配如: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的搭配,色叶苗木的搭配,观花观形的苗木的搭配等等。

五、铺装硬地设计

   铺装硬地设计采用多种样式,人行道铺装材料以色调愉快的红色透水砖铺装为主,游步道以600X600灰色花岗岩与300 X 600红色花岗岩拼花铺装为主。主要广场铺装为花岗岩铺装;非机动车道以沥青路面为主。

六、电气设计
   9.1、56省道的道路照明,拟采用200瓦路灯照明,路灯样式应有特色。
   9.2、沿河采用两种形式,一、滨河生态景观绿地段-范围:56省道樟台段至鹤门桥段滨河绿地。该段采用景观投射灯为主,主要突出广告牌和河滨植物的夜景。二、滨河景观休闲绿地段-范围:鹤门桥至新文成中学段。该段主要以庭园灯、投射灯、草坪灯为主,形式多样化,尽量减少对草坪灯的设计。

七、给排水设计
   给水设计以绿地浇灌用水、景观用水、管理房、厕所用水为主,在设计中不考虑管理房、厕所等建筑的消防栓用水。建议预留管理房、厕所等建筑的消防栓用水管线。    排水设计主要是以雨水的排放为主,雨水排放以自然地形排放为主。
   污水、道路雨水的排放应进行综合性管线考虑。

八、其他附属设施的设计
   其他附属设施主要有:座凳、围墙、亭廊等建筑小品和构筑物,电信、音响等弱电系统等。
   适当的地方设计公交站点,在适当的地方安置垃圾桶和电话亭,方便人打电话和保护环境卫生。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中国文成网(文成新闻网)版权所有  文成县新闻中心策划设计  网络实名:文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