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 乱说一气 在平台留言说: 留言时间:2013/6/7 16:16:00
  真是难为领导们了!发展文成的文化,想把文成的文化搞出点特色搞出点名堂来,个人认为,存在着大量不可解救的因素。
   一说刘基文化,是文成叫得最响的一个品牌,而事实上这个品牌到底如何呢?刘基的影响可以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毕竟只是一个军师,终不比帝王。历代的帝王这么多,何况一个军师!刘基贵为一统江山的大明军师,而至于军师这一辈来说,那三分天下的诸葛亮虽只一小国军师,但他有罗贯中等人相助以及那么多神奇的故事传说支撑着,还有先入为主的优势,所以这知名度就永远也是不能相提并论,甚至就连吴用、姜子牙等也一样是不能比的。名人品牌是依赖知名度的,所以文成想在刘基文化上,做个大的突破,事实上是很难的。文成为了这个刘基文化,这几年也折腾煞了,现在到底怎么样了呢?我的印象中,就是出了几本书,收罗了一些零碎故事,拍了个电影,但也都是属于看了一遍没想看第二遍,甚至都是没有想看到最后的欲望的作品,而关于刘基的音乐、舞蹈、戏剧之类的艺术作品,似乎就都没有了(也许是本人了解不够);最能看到的,就是刘基的一些雕像类作品,然后把一些相关刘基的建筑和场所打扮一番,保护一下,可前不久居然还听说刘基的故居近乎处于没人管的事;一年搞点拜祭,倒是还能招呼了一些人过来的,不过咱看看前年吧,刘基诞辰七百年,花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张罗了那么大一排场,最终玩完了也就完了,事情过后的效果微乎其微;还有就是在一些文成的产品上,很牵强的附上刘基的名,比如刘基贡茶、伯温酒之类的东西,反而让人感觉到非常之可笑。可怜文成领导们,在刘基文化这个问题上一直纠结,也花费了不少的心血,可至今仍然是这么一个状态,还有招儿没呢?不能说是领导们不作为,只是说理想跟现实的差距太大,刘基,对于文成人来说,是天大的人物,但在外人眼里来说,这还不算啥的,看上面的网友说的,人家诸葛亮那儿还没叫得这么凶呢。再说现在随便搞点什么,动不动就是大把大把甩钱,就文成这么个县,经得住么?!哪来呢?!
   再说说畲族文化吧。畲族同胞一直没有很大完整的地方,都是零星散居在汉族的中间,只不过相对来说,他们居住的地方要偏僻一些,条件要艰苦一些,经过长期以来的相处,绝大部分的畲族同胞都已汉化,生活习俗几乎和汉族一样,所不同的,可能就是他们的的姓氏。他们比汉人多一种畲语,这一点也许就是区别畲族的最为明显的一个标志了,另外畲族也有一点他们自己的节日、习俗、传说、图腾、服饰、音乐等,但都好象没什么代表性,也没什么特别普及,总体影响力不大。现在官方总想把畲族文化弄出点名堂来,一再在“三月三”上面大做文章,但事实上就这么的花大钱搞一节日,就是划不来的,从实质上提高畲族文化上,根本没有什么作用,从弘扬某个文化来看,并不是一两个节日里花几个钱搞些大型活动就能达到某种效果的。比如平日里,从来是看不到有畲族打扮的人在活动,没有人在哼唱畲曲,没有人在跳畲舞,都没什么畲不畲的,而偏就在这么一两天时间里,突然冒出这么些人来,很多的还都是汉族人钻进去硬生生扮起来的,怪不怪啊,可不可笑啊!畲族人民是个节省的民族,没见过会突然拿那么多钱去宴请各路大官来大吃大喝一顿的。本人认为,真想挖掘畲族文化,弘扬畲族文化,那么就从源头去抓,去搞点实质性的东西。比如加大幅度激励创作畲族文化作品上,想办法去让畲族人民日常里穿畲服生活劳作,唱畲歌、跳畲舞、演畲戏,鼓励畲民修建畲情建筑等等。然后再在畲乡风情旅游这点上面动动脑筋看看。据说文成以前还真有创作过一些畲族歌曲舞蹈什么的,参加过什么的比赛获过什么奖的。还有一点吧,在这个问题上也是一样,在文成大叫大喊畲族文化、大操大办畲族什么什么节的时候,隔壁的景宁人估计会咧着嘴在笑抽掉!
   我就感觉现在官方,怎么总是有那么的一种简单的思维:搞好某一种文化,只要办好某一个节日就可以了;搞文化就是搞节日的观点。
   依稀记得文成还有什么的华侨文化,还有旅游文化吧,在这我就不说了,因为我实在不懂得。以前记得竟然还有听说过企业文化的!哈哈,这些还是大家人来说吧。
   最后再谈点自己的思考吧。如网友们说的,文成从来是个落后的小县城,是个逐步淘汰的地方,所以在文化方面,我感觉领导们是否改变下思路,甭想在文成搞出什么大的文化来,宏大的课题还是先放放,实在一点,把那些真正贴近平民百姓的文化工作做好。
   一是加快县城、主要几个中心集镇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让现在还住在这里的人们,尽量活得开心一点,尽量也靠近城里人生活一点点,特别是县文化中心,这个实在太急了,别再提什么时候开的工哪天上的马了,就说什么时候开始让老百姓用吧,傍晚时分沿溪的一溜妇女们现在都练好本事了,都迫不及待要找个地儿好好晒晒了。
   二是切实际一点,一年里也把文化资金好好规划一下,再别把文化资金乱投乱扔乱糟蹋,比如前几年送到乡村文化室里的几十块几十块的二胡唢呐之类的东西,有关部门可以再去看看数数了,也要过问下那些东西到底发挥了作用没,最好别老是事先不去了解调查,就花几块钱买一堆没用的东西扔那完事。大家也用下脑子想想,就那堂堂的文化馆里有几个人是会这些的啊?!现在文成的一些农村,大伙不是不知道,有几个人在家,在家的又是些什么人呀。还有吧,那个什么的放电影的事,有时候傍晚时候,村里突然会来个人,往村头村尾的大树上电线杆上什么地方拉一块银幕,也不管底下有人没人顾自只管放起电影来,据说这也是有任务的,经费都是由县里给的,我说这又是何苦了,偶尔的这些相关部门也要派几个数学好点的人下去点点,每一场电影下来,看的人是否都超过十个了的。还有背时的图书啊碟片啊,诸如此类没边的事情多了去了。如果还是上头的要求规定不合理,作为县一级的人民政府,应该要承担起相关的解释工作啊。
   三是抓好文化队伍里业务干部的建设,别动不动的来了走,要让文化工作者看到搞文化工作的出路;搞文化队伍的培训,也别只是走个形式,完成一个培训数字;安排些资金,多搞一些文化技能方面的赛事和传统文化活动,想办法让广大平民百姓参与进来;鼓励鼓励有点文艺特长的人,多搞些本地本土的文艺作品的创作,并尽量把这些作品搬上相关的平台媒体去;另外文化队伍中,不务正业的也该管管,没啥作为的也要看看。总之,要别让搞文化工作的人感觉到低人一等,别让一个拎把二胡、夹一个画板在街上走的人感觉到有羞耻感。
   四是关键的一点,好好抓抓后续文化人才的培养,重视传统文化教育,重视道德素质教育。文成的文化不景气,文化人才短缺现象比较严重。现在的孩子都喜欢玩电脑手机,看电视等,不喜欢学文化技艺,更不喜欢学传统民族文化的东西。应该说造成这种现象,跟政府部门这些年没有好好正面倡导是有直接关系的。许多东西固然是外国的好,但文化是中国的好!曾有朋友的孩子从美国留学一年回来说,在外面学的很多的是中国的京剧、古诗词之类的东西,不知各位对这事怎么想怎么看!哈哈,这点有点说远了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