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成网 中国刘基网
刘基生平
遗迹寻踪
刘伯温传说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刘伯温文化节

刘基庙(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基庙位于浙江文成县南田镇新宅村,旧称诚意伯祠。明天顺二年(1458)英宗敕建,时浙江布政司右布政白圭、处州知府万安、青田县丞郭仲礼奉行唯谨,告成于天顺三年(1459)十二月初。原建保存至今修缮多次。"文化大革命"中遭冲击,仪像被毁、铜钟被变卖,1979年县文教局发动当地群众重修。庙分头门、仪门、正厅,庙后附有追远祠,庙门外两侧有"帝师"、"王佐"两木坊,总占地面积2944平方米,规模宏伟。正厅中有刘基与其子刘琏、刘璟3尊坐姿塑像。庙内有明天顺五年(1461)礼部侍郎姚夔撰的碑文,记述刘基生平,并有大量名家撰写的匾额楹联。1961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重新确认。1989年12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基墓(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1373年,刘基虽已退隐故里,仍操劳国家大事,为请设谈洋巡检司事被诬,四月夺禄,七月赴南京,引咎自责。1375年<明洪武八年>正月,胡惟庸挟医视病,谋害之。三月,明太祖制文遣使护送归里。抵家,病情日危,四月十六日薨,享年六十五。六月,葬于南田西陵坟前村,石圊山支脉夏山之原。离南田十华里,车可直达。
  石圊山矗立于南田西屏,是南田最高之山,海拔1140米。山势雄壮挺秀,从山之东面,九条支脉起伏下落,状似龙潜,连顿数峰,垂下结穴。斡龙之夹前结斡龙,从右过夹左旋以作正朝。后嶂尊严,前案如珠,内堂聚外秀,朝前望之,层山罗列,四面有情。俗称“九龙抢珠”之地也。刘廷玑谒墓诗云:“王气金陵安在哉,犹留遗墓吊蒿莱。卧龙名大终黄土,谁为铜驼洒泪来。”端木百禄谒墓诗:“卧龙空黄土,终古此岩阿。流水誓不返,闲云出岫多。书犹藏石室,泪已泣铜驼。谁复后来者,临风登浩歌。”
  1980年7月,列为文成县文保单位。1989年9月12日,列为浙江省文保单位。2001年6月,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阳故居
一、武阳概述
  武阳村,在武阳尖之南麓,南田镇北十里。宋武僖王刘光世子尧仁自临安徙居丽水竹洲,尧仁子集欲卜迁,祷于丽阳山神,梦见执羊头而舞者,旋游南田山,上岭至一处,问地名,或告曰“武阳”,恍然悟梦所示舞羊,遂自竹洲徙居此。集生宋翰林掌书濠,濠生元太学上舍庭槐,庭槐生遂昌教谕爚,爚生明诚意伯基。世称武阳为诚意伯故里。(见刘耀东《南田山志》)

二、刘基故居的位置
  光绪二年初版、民国二十四年重印的《青田县志》“古迹志”“宫室”部分就载有“刘诚意伯宅”,其中云,“《(青田)旧志》:‘在九都南田山,近武阳祖墓’。”刘基武阳祖墓有二,一是南田刘姓开基祖刘集墓(即莲花坟),一为刘基祖父刘庭槐墓(即天葬坟)。这两座坟墓有一定的距离,那么,这“刘诚意伯宅”到底在哪一座墓的附近呢?

  民国七年重修的《南田刘氏族谱》,载有一篇署名“同里后学、宁府伴读周永源撰”的《武阳天葬坟纪》,末句云:“嗣后是为文成之祖居贴近天葬坟山后也。”可见,刘基故居正在天葬坟的附近。这篇记是采录民间故事《天葬坟》《菩萨搬家》等传说而用文言文写成的。可以这么说,这些故事是用来解释刘基故居为什么会贴近天葬坟的原因的。

附:民间传说《菩萨搬家》:
  刘基十三岁那年,刘爚家里有了点积钱,夫妻俩商量要盖个三间瓦房。地点就选在五仙 山脚下一块向阳的山坪。
  三间地基平出来,又放了墙脚,然后,刘爚又请木工师傅将木料放样,削做加工。
不料,刘基父亲拣选这块地基造房,事前没跟财主打招呼,触怒了这财主。但财主明白,山村一向不阻止人家葬坟造屋等红白喜事,为难人家必招大家非议。必得想个两全其美的法子,使刘家盖不了房,又泄了自己的心头之气。财主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条恶计。
  第二天,他挨家挨户去游说:“昨夜我忽得一梦,梦见五显爷显灵,说刘家的那块地基,本是他的,要我们全村善男信女在此盖座五显你爷庙,可保全村平安。”
  村里人很迷信,大家半信半疑。但谁也不表态。这可气坏了财主。
  财主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派人买通阴阳先生,请他前来看地盘。
阴阳先生来了。他拿着阴阳罗盘,眯着眼假惺惺东瞧瞧西看看,最后,罗盘放在刘爚的三间地基上,大声惊呼:“这地,是块佛地,正是造庙的好地方。”
  财主乘机说:“阴阳先生说的跟我梦的一模一样,依我看我们凡人不能跟神佛争地。”
村里人相信了,一致决定在这造五显爷庙。刘家辛辛苦苦填的地基就这样给造了庙。不久,庙宇造好,又雕了五显爷神像。
  刘爚伤心极了,为此闷闷不乐。刘基见父亲悲凄的样子,心里恨死了财主,决心要跟财主斗一斗。
  刘基想呀想,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
  这天黑夜,刘基悄悄地去五显爷庙,把五显爷塑像背回自己家里,放在中堂桌上。然后,又去拿佛前香灰斗,把香灰一路撒引至自家。
  早上,村人进庙烧香,不见了菩萨神像。大家感到很奇怪。忽地一人发现地上的香灰痕迹,大家顺着香灰撒痕一直来到刘家,却见菩萨神像放于刘家中堂桌上。
  刘基檫着朦胧眼下楼,假作惊奇说:“哎呀,菩萨搬家了,一定是看上我这座房子。”
  大家把菩萨搬回庙里。
  这天夜里,刘基又悄悄地把五显爷神像搬回家里。
  第二天一早,村里人去上香时,发现菩萨又不见了。这一回,大家不用看什么就来到刘家。菩萨神像又是端端正正立于刘家中堂桌上。
  大家更加奇怪了,纷纷说:“这菩萨看中了刘家,那就该换一换。”
  这财主一听,极力反对,说这肯定是刘家人捣鬼,他有一计,管叫刘家原形毕露。大家认为好。
  这天夜里,财主叫家丁备了几萝筐的灶白灰,在五显爷庙到刘家大道上撒上白灰。财主冷笑道:“叫你怎么搬菩萨,只要你一出一进,全部脚印就印在这灰上了。到时看你如何出丑。
  刘基看见财主派人在路上撒了一层灶白灰,灵机一动,又想出了一个妙计。
刘基弄来一双大蒲鞋,倒穿着绑好,走到庙里,然后顺穿着蒲鞋,把那尊五显爷神像背回自己家里。
这天一早,财主领着村里人到了庙里一看,菩萨又不见了。财主洋洋自得心想,这回刘家可会倒霉了一查看撒了白灰的路,没有从刘家走出脚印,只有从庙里走向刘家的脚印。财主看着脚印,吐了吐舌头终于信服了。
五显爷显了灵,要搬向刘家,大家提出要与刘家对换,刘家假作不同意。财主想,这事皆因我而起,得由我劝他掉换屋基。他来到刘家,说:“既然五显爷喜欢这里,不看人面看佛面,那庙不宜住,明天就由我设法改建吧!”
不久,刘家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屋。
(流传于浙江温州 丽水 周文锋搜集整理)


三、武阳刘基故居建筑的定位问题:茅草房?富家住宅?


刘基小时候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番薯丝吗

  谈论这个话题的直接诱因,是某次刘基故居武阳旅游开发的座谈会。会上,有关人士提出,刘基小时候家境贫寒,吃的是番薯干、住的是茅草房。这直接关系到武阳旅游开发如何定位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开发的成与败,不可不严肃认真对待。
  刘基小时候,他家族的社会地位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摘录刘基写的一首诗,听听他自己是怎么说的。那时刘基避黄坦吴成七农民起义逃难到了绍兴,好友富好礼请刘基为他所藏的《村乐图》题诗,刘基就借题发挥,作了《题富好礼所畜<村乐图>》,回忆起了他当年的武阳生活。这题图诗的第一句说:“我昔住在南山头,连山下带清溪幽。”“南山”,就是南田山,“南山头”是说南田山的西向那一头,即他的故居武阳村。那武阳村的经济条件呀:“山巅出泉宜种稻,绕屋尽是良田畴”,“西风八月淋潦尽,稻穗栉比无蝗蟊。黄鸡长大白鸭重,瓦瓮琥珀香新篘。芋魁如拳栗壳赤,献罢地主还相酬。”良田成片,稻谷丰登,他们吃的是香喷喷的白米饭呢;黄鸡白鸭,芋魁赤栗,他们的副食是如此的丰富呢;更何况,还有色如琥珀、香飘千里的美酒呢!我们哪里见有番薯干的影儿?其实,番薯是泊来品。我国古代有时称外国为“外番”的,因为番薯是从国外传入的,就称它为“番薯”了。番薯原产美洲中部,十五世纪末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把这种产品带到了欧洲、亚洲各国。大约在明朝嘉靖、万历之间,番薯才开始从菲律宾一带传入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等地。文成大山中的番薯便是从福建再通过泰顺传入的,时间应该在明朝的末年、清朝的初年,甚至更晚一些。刘基幼年生当元朝末年,南田山种植番薯已是在他三百多年以后的事了,哪来的番薯干哟?
  那他们住的又是怎样的房子呢?刘基的那题图诗接着又有这么几句:“宁知宴安含鸠毒,耒耜一变成戈矛。高门大宅化灰烬,蓬蒿瓦砾塞道周。”这又哪里是茅草房哟?是好气派的高门大宅哟!可惜后来被吴成七起义军烧掉了,只剩下了路边蓬蒿里的堆堆瓦砾!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了:《明史?刘基传》不是说刘基六十一岁退休后,在南田山中是“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青田县官求见也遭拒绝,这县官就乔装打扮成山民来求见,刘基这时正在洗脚,就叫侄儿领进“茆舍”吗?“茆舍”不就是“茅舍”吗?不就是茅草房吗?没错呀。但此一时,彼一时也。这时刘基住“茆舍”是有特殊原因的,要么是天下初定,还来不及建造,要么是为了避祸,故作姿态。一个封爵归来的高官,是决不会盖不起普通民房而去住茅草房的。我想,不少人认为刘基长期住的是茅草房,是对《明史》的那句话误读的结果。
  要了解南田刘氏家族的社会地位,还必须去翻一翻刘氏的家族史。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我就不说刘基先人刘延庆、刘光世这些南宋名将了,就从刘基的五世祖说起吧。五世祖刘集,是南田刘姓的开基之祖,是从丽水的竹州搬到南田武阳来的;曾祖刘濠,在宋朝任翰林掌书,我们虽还弄不清“掌书”是什么官,但毕竟是在翰林院里供职的文官吧?作为外姓人,到了第二代就能混到如此,已很不简单。祖父刘庭槐在宋为太学上舍生,太学生分为下舍、中舍、上舍三等,他是上等的太学生。父亲刘爚,在元时任遂昌县的教谕,这教谕相当于今天县教育局的局长。正因为刘家三世业儒,就被列入了儒户。用现代的话说,“儒户”就是知识分子家庭。所以,朱元璋在《(刘基)父永嘉郡公诰》中就说刘家是“世为右族”,“右族”就是豪族大姓的意思。哪有住茅草房的豪族大姓的?
  我虽然不赞成搞以阶级斗争为纲,但佩服马克思阶级理论的深刻性。一个人所处的阶级地位和家庭状况对他今后的发展道路和思想形成是起着关键作用的。讲清南田刘氏家族的社会地位,不仅仅是为了刘基故居武阳的旅游开发,更主要是为了探求刘基之所以成为刘基的深层原因。
(陈胜华)


四、武阳风水


资料一

  1,“五羊之梦”,神奇传说。武阳村,原名“五羊村”。传说刘爚一夜梦见5只山羊在南山觅食,因道家视羊为“落地之龙”,故思此梦为“大吉之兆”。次日,刘爚上山寻找,真见五羊在谷。于是就也选址,筑宅而居,定名为“五羊”。从此,“五羊之地”发展成村,后人按谐音改为武阳村。
  “五羊之梦”,只是一个神奇的传说。但身为遂昌县谕的刘爚,对选址迁居这样的大事,必定慎重其事,其决策、实施出必定受传统的儒道文化影响。如果说刘氏老宅非刘基所为,那末刘基辞官隐居之地(新宅),应为刘基亲选。其址也在“五羊之地”,老宅西侧400m的小番中。这就说明,刘氏父子对“五羊之地”的偏爱,他们有着共同的人居环境观。
  2,“五羊之地”,盆中有谷。武阳之山与南田同宗,自“岩仓”北上、东进,在武阳西北起“五角仙顶”( 982. 7m ),后以N450 E的伸展成武阳“少祖”—“陈山”,也是文成与青田两县之界山。此山北侧,陡崖深渊;南侧斜坡平缓,最后呈起伏50m左右的丘岗,似“裙边状”向盆底过渡。造成两侧景观如此强烈的反差,实属N450 E的华夏构造所为。凝灰岩的“陈山”主峰(即“五角仙顶”)耸立西北,延伸的支脉错落东北,红砂岩断块横亘东南,围合成0. 2km2左右的三角形小盆地。盆底向东南微倾成聚水洼地,现己垦为水田,潜育性水稻土可以佐证。粪证(东南隅)是水口峡谷,为武阳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沿水口入盆,有曲径通幽,豁然开朗之感。
  受N450 E构造影响,“陈山”南坡出现一组与其正交的次级张裂,发育成相互平行向东南汇流的单面水系。经流水侵蚀切割,成数个溪流会合的山前“马蹄形”小谷中,形成盆中有谷的地貌景观。其中形局最佳者,首推刘基老宅,次为新宅。
  3、内敛深沉,不事张扬。所谓形局最佳,指老宅环境按风水模式,“四灵”俱全、北水归堂,形成一个山环水抱,深藏不露而又相对独立的地貌单元。老宅背倚“陈山”为“少祖”,基枕高差不足30m的低丘为“玄武”;左右是起伏50m的丘岗为“龙虎”;前有约高宅基5m的岗地为“朱雀”(案山1)。宅内有屋前鱼池为“小明堂”;宅外以盆底稻田(或温地)为“大明堂”;宅基朝东南(N450 E)而坐,可远视“水口”,冬御西北寒流,夏纳东南凉风。更为巧妙者,是“少祖山”延伸过渡为“玄武”(主山)时,山体收缩呈峰腰、鹤膝状(鞍部),有利于后山“地气”之集聚,也免遭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之灾难,这正是新宅不足之处。
  新、老宅均在“陈山”南麓谷中的古泥石流堆积扇上,高出水田“明堂”5-lOm。土壤为山地黄壤中的山黄泥砂土,粘壤质地,排水良好、承压力高,是良好的建筑基址。且地下侧渗水丰富,房前屋后可挖池、打井,以添景、汲水,现已恢复老宅“阴鱼池”、新宅“荷花塘”。两宅都深藏盆中之谷,外有低山似“围城”,内有丘岗护左右,形成山水层层环抱的格局,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内敛深沉、不事张扬的建筑风格。要说不足之处:一是溪小源短,“天门”未开。二是宅外“案山”太高,尚有压抑之感,明堂不大、视野不远,难见案后“朝山”。但作为道家修心养身之处,已不愧为洞天福地。
  (选自王深法等《探刘基故里,析人居佳境》,见《国际刘基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资料二

  武阳村海拔约820米,整个山势北高南低,水势由西向东逐次汇流。武阳村之龙脉起源于大雁荡山为其祖山,发脉后向西北潜进,历经百里窜行后经青田西转景宁县境,再回头向东南起脉于岭根境内,再经多次剥换起伏后向着武阳西北层层开账出脉,最后起顶于武阳村北三里处,再左右转折,呈七星连珠状结穴于武阳村东侧一阳面向南田,即刘基父母先祖所居祖宅地后山,向南开垟献面。
  当你立于刘基祖宅前方,面向后山来龙处细观,可发现整个风水穴场为一由乾方来脉再转折成坐北向南结穴的,堪舆学名横龙直结之象。武阳村地理龙势为整条龙脉活泼,左右转折有力,上下起伏灵活,龙身健旺不露骨且草木青翠四时不枯,龙砂多层环环相抱,各砂相顾向主有情,案朝层次分明又堂局周密,案上旗帜型山峰成排,又加马鞍型山数座,水口密闭关栏不泄,可说地理自成之局势。
(选自李魁斗《风水国师刘伯温》)

五、武阳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


1.人文景观

  (1)武阳书院遗址:在武阳中村水井后,设立年代无考。按《明代遗编》载,“武阳中村水井后书院基,东至水井后路直入,南至刘浩舍人墙,西北并至人行路,此段系大三分之业”云,下署名“永一官人、永七中丞、永十镇抚”。永七即诚意伯,永十为诚意伯弟升,字伯演,官陕西镇抚,永一当为诚意伯兄舒,字伯洋。书院仅载地基,又曰“大三分之业”,是书院必诚意先世宋元时所立。(见刘耀东《南田山志》)
  (2)刘处士墓:元宋处士刘集墓,在南田武阳村莲花墩,也叫莲花坟。刘集为南田刘氏开基之祖。
  (3)天葬坟:元太学上舍生刘庭槐墓,在武阳村。庭槐,刘基祖父。太学生分上舍、中舍、下舍三等,刘庭槐是最高等的太学生。

附民间传说《天葬坟》:
  白鹤仙师驾着祥云,飘飘悠悠,转游四方。忽一日,经过南田武阳村,却被村景所迷。这武阳地方,后靠五仙 ,前瞻寿桃山,左弓(弓箭山)右剑(宝剑山)金龟(山)把水口;一片垟田中还有七星(山墩)落垟。白鹤仙师仔细一看五仙 山脚下,有一丘好坟地和一座好屋基,不禁连声叫绝,自言自语道:“谁要是得了这块好坟地,我再指点他在好屋基建一座好房,必出将相伟人。”
  “要找一个善良好心的人,指点他,以示我佛慈悲为怀,好生之德。”白鹤仙师按下云头,化作一个癞头乞丐,拄着讨饭棍,端着一个讨饭碗,哼着讨饭乐向村里走来。
  天已午后,白鹤仙师来到一财主家门前,正好财主家摆庆寿酒。已近宴毕。许多人离席而去。白鹤仙师走了进去,坐上了酒桌。
  财主和几个狗脚子见一个讨饭人坐上酒桌,立即大怒,一边骂,一边对白鹤仙师又打又推,赶出门外。
  白鹤仙师与他们论理,说:“古话说讨饭人碰上生日酒,按理应该让我坐酒席,况且已是残宴了,你们为何这样待我?”
  财主冷笑一声:“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啥个样子,你这样的癞头痢坐这酒席上,我的其他客人还能吃得下吗?”
  白鹤仙师转口说:“那请给我舀上几口好菜好饭,让我走开,行吗?”
  财主叫一个家丁将掉在桌上的脏菜和肉骨头扫起来,倒给白鹤仙师。
  白鹤仙师很气愤,一下子把这些脏菜和肉骨头倒在财主家门口,气虎虎地走了。
  白鹤仙师来到刘爚草房前,见刘爚端着一碗番茹丝饭坐在门口吃。他伸出讨饭碗,哀声说:“求求你给我一口饭吧!”
  刘爚见是讨饭的,急回身向草房内的妻子喊:“有个要饭的,请你把锅中的番茹丝饭打一碗给他。”
  刘爚的妻子端着半碗饭钻出草房,抱歉地说:“对不起,没饭了,我这碗也只剩下半碗了,你若不嫌我脏,就给你暂作充饥吧!晚上你若还在,我就多煮一点,吃个饱,好吗?”
  白鹤仙师不住点头称好。端起碗,倒过刘爚妻子的半碗饭。
  刘爚也把剩下的半碗饭倒给了他。
  白鹤仙师很感动,问刘爚叫什么名字,直称他夫妻俩好人好心肠,并说自己是江右人,姓赖名谷庵,字如鹤,善观风水。
  刘爚看着白鹤仙师烂得出脓的头,说:“我祖上传我,说草药‘千里光’能治烂头脓疮,我屋后栽着这种药,你不妨试试。”说着,去摘来‘千里光’的叶子,加盐捣烂,糊在白鹤仙师的的癞头上。
  白鹤仙师更加感动,对刘爚夫妻说:“你夫妻俩如此好心眼好心肠,就该有好结果。告诉你,我乃白鹤仙师,五仙 山脚下有一穴好坟地,在那造坟,日后必出将相伟人。”刘爚摇了摇头,说:“不瞒仙师,我家穷如洗,三餐难度,哪有钱造坟。多谢仙师指点,日后再说吧!”
  不料,白鹤仙师再度来武阳村,刘爚告诉白鹤仙师,五仙 山脚下那一穴好坟地,已被那财主占去,明日午时,阴阳先生祭请山神,准备开挖了。
  白鹤仙师笑着说:“刘爚,此坟穴位在坟下首的小草湖,那是金锁玉匙地,明天午时会山崩土拥成阜,你只要……”白鹤仙师与刘爚附耳细言。
  第二天午时,那财主请来的阴阳先生正烧香点烛祭拜山神,口中念念有词:“天灵灵,地灵灵,白鹤仙师祭山神,……”。正当阴阳先生念咒时,刘爚身穿麻衣,头带白,一手提着上辈的尸骨罐,跪在案桌前大呼。“先生,搭葬!先生,搭葬。”那财主一见,怒火冲天,一把抢走刘爚手中的尸骨罐,一面大骂:“搭你爸,搭你妈!”一  面投向小草湖。
  尸骨罐着小草湖,顷刻间“轰”地一声,山崩地拥,草湖成了山阜。
  人们把这座坟叫天葬坟。
  三年后,刘爚夫妻两生下刘基。果然,刘家出了将相。
(流传于浙江温州 丽水 周文锋搜集整理)


  (4)刘基故里碑:清朝乾隆二十八年由青田县令吴捧日敕立。石碑由碑身和碑座组成,高2.19米,宽0.66米,厚0.15米,青石质。保存较好。(资料来源:县文物馆)
  (5)施茶亭:由刘基六世孙刘启节于明嘉靖年间建立。武阳施茶亭整体保存较好,结构完整,坐北朝南,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6),民国二十八年(1939)重建,由正屋、厢房、天水桥、过廊组成合院式木构建筑。
  (6)飞仙桥:飞仙桥和天葬坟的来历都跟神秘人物赖谷庵有关。

2.自然景观

  (1)武阳村头水口:水口起峰处形如金龟,又左有弓箭山右有宝剑山,故乡人有“左弓右剑”“金龟把水口”之说。
  (2)七星落垟:刘基祖宅前有一片田垟,田垟中分布着七个土墩,其排列有如北斗七星,乡人称为“七星落垟”。
  (3)五角仙降:武阳周围分布的五座山峰,其山形像五指微曲之状,而掌心部位恰为武阳村的村址。其中中锋海拔982米,为南田最高峰。峰顶平坦,立其上可观望青田、南田及景宁一带。刘基祖宅即为中锋下脉而延伸之尾部尽头结穴处。
  (4)寿桃山:刘基祖宅对面山,形似寿桃。
  (5)铁马峰:在武阳东北行十里至鹤口岭头。

六、涉及武阳的诗文

  ( 刘基《富好礼所畜<村乐图>》(节选):“我昔住在南山头,连山下带清溪幽。山颠出泉宜种稻,绕屋尽是良田畴。家家种田耻商贩,有足懒踏县与州。西风八月淋潦尽,稻穗栉比无蝗蟊。黄鸡长大白鸭重,瓦瓮琥珀香新 。芋魁如拳栗壳赤,献罢地主还相酬。山花野叶插巾帽,竹筯漆碗兼瓷瓯。酒酣大笑杂语话,跪拜交错礼上数稠。或起顿足舞侏儒,或坐拍手歌瓯篓。倾盆倒榼混醯酱,烂熳沾渍方未休。儿童跳跃助喧噪,执遁逐走同俘囚。出门不记舍前路,颠倒扶掖迷去留。朝阳照屋且熟睡,官府亦简少所求。”(林家骊点校《刘基集》)

  吴捧日《刘文成故里》诗:“一岭摩天上,风云拥古村。高疑通上界,俯可数中原。地峻群山小,林疏老树尊。我怀诚意伯,犹有典型存。”
  韩锡胙诗:“小溪百里巨涛翻,信宿轻舟溯岭根。飞鸟悬崖疑蜀道,鸣鸡深树有桃源。陇头水漱云千叠,雾脚风生雨一村。祠屋武侯嗟异代,空山何处听微言。”
  端木国瑚诗:“云围石圃万峰稠,水绕平田百涧流。林静四时遗鹤羽,山深五月有羊裘。移家好逐葛仙去,弃世谁从松子游。叹息文成归未得,南阳零落草庐秋。”
  端木百禄诗:“武阳亭外野人庐,羊舞当年入梦无?活到万人天必报,乃翁原不识青鸟。”按:端木国瑚诗第三聊初作:“天于此地生名世,今见居人尽姓刘”。(以上见刘耀东《南田山志》)

  又,刘廌《丁丑春过仕融小楼夜坐作》诗:“春月娟娟照小楼,薄云深树夜悠悠。故园境物山川秀,先世衣冠礼义优。感欢自应期事业,勉旃能不继箕裘。开窗掩卷思前哲,谁解怜贫嗣麦舟。”(见刘廌《盘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