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新闻动态 | 图文影像 | 特别策划 | 他山之石 | 文成风光
 

当前您的位置: 专题首页 >> 特别策划 --- 美丽乡村,“美”在哪里?

美丽乡村,“美”在哪里?

□ 郑文清
2017/5/12 9:01:00  我要评论(2)

    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在我县开展多年,既深受民众欢迎,争议也有耳闻。当下我县确立了全域景区化的发展目标,这是一个契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发展定位。在这个目标之下,美丽乡村建设理所当然成为了核心工作。而美丽乡村之美,就成了是否能有效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就不能不慎重,不能不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深思熟虑。

    显然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标准,确定什么样的东西是“美”的,一千种人可能会产生一千种看法,燕瘦环肥皆可爱。美丽乡村之美也是如此,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也会有不同的标准。但是这绝对不代表,我们可以随意建设所谓的美丽乡村,不代表讨论美丽乡村之美就是一个伪命题

    大多数人会同意,我们的传统村落是美丽的,特别是看惯了钢筋水泥的丛林之后,我们更惊叹乡村之美。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认为传统村落是美丽的?无非是因为传统村落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造就了千姿百态的村落文化,徽州的乡村,山西的大院,水乡的西塘,甚至是咫尺之遥的浙南浙北,村落之间的文化是完全不一样的。正是因为它们各具特色,给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美感认知,萝卜青菜总有人愿意爱。让我们看完了西塘还愿意去山西,见过了浙南水乡,还想去看徽派建筑。为爱旅游的人们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那么千姿百态的村落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其实并不神秘,它们因为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村落的选址方式是不同的,姓氏文化、民风、民俗是迵异的,民居古建是因地制宜的,总之,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和人群,造就了千姿百态的传统村落。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首先应该拒绝的就是统一。这个方面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比如“千城一面”,冯骥才说:“我们把660个城市基本变成一个样子,只用了20年时间。这是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悲剧,也是对自己文化的无知。”覆辙在侧,我们当鉴。奇怪的是,很少人会抨击哪个城市不美,也鲜有人说要去国内的哪座现代城市旅游。这是否说明如果只有一种或几种样子,无论美否,都是不会让人感兴趣的,是会审美疲劳的,是与景区化、旅游化背道而驰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全域景区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不能用一种或几种模式,由点及面地铺开呢?

    文成新闻网日前发了一篇《鉴美丽乡村“安吉模式” 想想文成怎么走》的新闻报道,我认为,这个“鉴”字用得极好。何为“鉴”?鉴往知来而已!观得知失而已!这就与以往只借不鉴,拼凑、照搬有了巨大的区别。传统聚族而居的村落,是因地制宜的、是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并与之和谐相处的。换句话说,就是文成先人们在与自然的相处进程中,形成了或选择了与本地环境相适应的村庄布局和建筑风格。如果在全域景区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我们不遵循传统的足迹,也是搞从这里搬来一些,从那里抄来一点,东拼西凑,甚至是照着城市的公园抄,那必定是水土不服,导致“四不像”的,毫无个性且不说,这样的东西真的有美感以及文化认同感吗?是否也从另一个方面,远离了我们的目标呢?

    通常搬了就不会仅仅只有建筑,可能还会有文化,比如冯骥才先生将目前古村落的发展现状总结为“十大雷同”:“旅游为纲、腾笼换鸟、开店招商、装扮景点、公园化、民俗表演、农家乐、民宿、伪民间故事以及挂红灯笼。”尤其最后一点最为醒目和熟悉,对照自身,我是否要加以警惕?全域景区化前提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文化的挖掘和运用,如传统节假日、风情特色节日等等。如果我们也像大多数地方一样,从其他地方或民族那里,搬来一些大家熟悉的文化来鱼目混珠,同样也是毫无个性,并且会破坏本地的文化特色。

     所以我认为,美丽乡村之美,应该美在千姿百态,美在个性鲜明,美在地方特色。
来源/作者: www.66wc.com 郑文清 编辑:项露露
评论人 评论内容 发表时间
游客8447   美丽乡村?饮用水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美丽乡村?峃口镇自来水都没有 2017/9/19 11:16:00
游客3940   最起码的美都没有,何谈千姿百态 个性鲜明。 2017/5/13 10:30:00
[1] 转到
我要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2005-2017 www.66wc.com 温州文成门户站·文成网 版权所有 文成新闻中心策划设计
文成网旗下网站:文成新闻网 中国刘基网 程序设计:吴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