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芳芳:七年情缘

来到一个地方,点了一张网页,结下了一份情缘,不知不觉中,和这个“朋友”已经度过了七载光阴。

2008年我通过村官选拔考试,被分配到了桂山。记得第一次来桂山前就听人家说,桂山很远很偏僻,桂山的冬特别得冷,桂山的娱乐地点就是三垟中心的一个小卖铺。众人给我描绘的“远山”着实是有点骇人,可是我毅然拎上两床棉被,坐上行驶在没有护栏的曲曲折折的山路上的巴士,差不多花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才到达桂山乡,一下车,发现这地方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不是木就是土。

庆幸的是在这冬日的桂山里有网络,还碰到了一个无言的“朋友”——我轻轻地用鼠标那么一点,无意间打开文成新闻网,我的生活从那时开始有了“跨度”,浏览文网成为我每天必做的事情,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

通过文网,我发现原来人与人、人与外界、山与水的距离也并不远。文成新闻网上的很多板块,比如乡土文化、媒体看文成、时事纵横等,让你坐在电脑前就可以知晓发生在周边、在昨天、乃至在各地的动态,古人有“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而成为今人的我们——“不登文网,不知县之事也”。

初次自己亲笔写信息是在2009年的时候,那一篇信息的标题至今还记得,叫“桂山乡多管齐下 做好防汛抗台工作”。现在点击乡镇速递,再点击桂山乡那一栏,还可以清晰的看到时间——2009年5月22日,这是我写得第一篇信息的时间纪录。但当时我自知水平有限,就通过剪报的形式去学习写新闻,接下来就有了在文成新闻网发表的第二篇、第三篇……直到2011年乡镇撤并为止。

有时候点开这一栏,我浏览下来,发现一条条的信息折射的其实都是桂山乡一个战斗团队的面貌,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大家庭为理“自家事务”发生的点点滴滴的明确记录,就像是一份工作的清单,自此之后我尝试写起了村官日记,洋洋散散写了7万多字,也渐渐地我学会了写散文,并通过文成新闻网的原创专栏,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发现原来和我一样的文学爱好者,文成有那么多。他们通过文章在传递着自己的一份感情、一种信念、一个认识,这些朋友有些豪迈、有些豁达、有些孤僻,但大家坐到一起,谈起共同话题,所有的一切不快都烟消云散,只认樽前酒杯干。谢谢文网,给深居桂山六年的我,一个满满的心灵慰藉。

在公务员考试期间,我最喜欢看的栏目就是一周热评,标题新颖自不必说了,但里面的文字犀利里带点幽默,好像一个人要痛骂对方,有些人会脏字直奔而出,但这里确非常含蓄,可是却句句直触要害,比如“民工荒,荒的是待遇”一篇里有一句话是:农民工又从“烫山芋”变成了“香饽饽”,从“弃如弊履”到“求之不得”。里面的四个词用得形象而具体,让我很是佩服,我就将这些词句摘抄到自己的学习笔记本上,而这些积累都为我公务员申论考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还有一个栏目就是草根话题,如果上一个栏目给我的是“知识”,那么这个栏目给予我的更多是“感动”,它总是以一个问号的形式提醒大家,除了生活,你更要关注什么?比如创建在行动,你参与了吗?广场音乐扰民,你怎么看?我们的方言,你会说吗?这些一个个小小的问话,无不是像一个个小锤子,在敲打着人们的心灵:文成的家是我们的,你、我、他(她)都是家里的一份子,爱家,就行动起来吧,让“山城水城天然文成,诗里梦里刘基故里”不是活在童年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