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专题首页 --- 行善到老 让爱心延续
行善到老 让爱心延续
——专访“孝行200”爱心人士周建海
2015/5/13 8:07:00  我要评论(0)

    从2011年得知本网“孝行200”慈善助困活动起,他已连续五年捐款资助十余名贫困老人。每年的春节前后,他都会从杭州回百丈漈镇走一趟,看看自己结对资助过的老人,跟他们说说话,给他们送点东西,让他们温暖过冬。他就是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桐庐训练基地主任、高级教练、浙江省青联委员周建海。近期记者就“孝行200”栏目对他进行了专访。


    一点感触 尊重重于行孝
    周建海,1976年出生于我县百丈漈镇簧庄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初中就辍学去外地习武,后成为一名散打教练。2011年,周建海在得知“孝行200”慈善活动,便积极响应。连续五年向孝行200慈善账户汇入爱心款,结对十余位老人,并在每年的春节前后,利用回乡时间逐一走访自己结对的老人。
    走访中,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小时候家境贫寒,我深知贫困者的难处,如今有能力,我要以实际行动回馈家乡。”五年来,作为一名爱心人士,在走访老人的过程中,他有什么感想,又有什么触动?
    周建海说,“孝行200”受助的都是一群被忽视的弱势群体,更是一群需要关爱的孤寡老人,他们无依无靠,唯一的愿望就是:即使贫穷即使老了,也能有尊严的活着!他也感到即使是帮助,也要尊重需要帮助者的尊严,才能体现帮助的意义。他说让他触动最深的是这些孤寡老人缺的不仅仅是经济和物资方面的东西,他们需要的更是一种尊重,一种人文关怀,哪怕陪他们唠唠嗑,听他们讲讲故事都可以,所以他每次回老家一定要亲自看看他们,陪他们说说话。在这过程中,他觉得自己也学到很多东西,也是受益者。同时,他呼吁,我们应该身体力行地去践行公益,用爱呵护被帮助人的尊严。

    一次传播 榜样重于言传
    2012年,在得知教练周建海每年捐款2000元,结对家乡10位贫困老人时,学生胡炜轩向他表示,每年他也要结对6位老人。此后,每个月他从零花钱里节省100元钱,凑够1200元后便由周建海将钱汇入“孝行200”慈善账户。目前,胡炜轩已连续三年向“孝行200”账户汇入3600元,结对了文成18位老人。
    “爱需要传播,爱会感染身边的人,胡炜轩就是其中之一。当年一个13岁的孩子,他能把自己每个月零花钱省下来做公益,这种善举和爱心也令我非常感动。现在的孩子缺乏‘向善’的精神,或许这是教育的一种缺失。我相信,如果我们都能给孩子们做榜样,孩子会比我们做得更好。” 在谈到这位学生时,周建海说。

    一句承诺 行善重于生命
    周建海在加入“孝行200”活动的时候曾说,这个活动只要开展下去,在他能力范围内,他愿意将这个活动做到自己80岁。一个人做一次善事容易,难得的是做一辈子善事,对于一个靠工资生活的人,他的这种行为能否得到家人的支持?
    周建海表示,家人很支持他的工作,他也会履行自己的承诺,将这项公益事业做到自己80岁,如果他活不到80岁,还有老婆和儿子替他继续完成。据介绍,1月17日,浙江万礼公益服务中心成立,周建海任该中心副理事长,那天他把这个承诺又做了修改和补充。他说:“在我还活着的时候,我会尽我所能做一辈子的公益事业,因为在我的心里做公益已经没有期限。当我离世后,我会把我的人体器官全部无偿捐献给那些等待器官移植的人,这是我去世后唯一还能做的公益。”据了解,2014年4月3日,周建海已经向《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登记人身捐献成功。他说:“这是我平凡的一生中留下的最后一点可以再利用的价值,我带不走它,但我可以留下它。当我离开这个世界以后,还能挽救他人的生命,还能为社会承担最后一点责任,让生命在延续,我感觉值得。” 

    一个团队 会走得更远
    据了解,周建海不仅每年出资结对文成的贫困老人,从2005年开始,他还每年出资6000元资助文成的贫困学生,到今年,已整整十周年,在他所资助的学生当中,有的已参加工作。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周建海向记者表示,不管是做公益、做慈善,还是做义工,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他认为,公益需要传播,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需要一个团队去服务。因为,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他说,今后慰问孤寡老人也不再是他一个人,还有浙江万礼公益服务中心的团队,他们会去结对更多的贫困孤寡老人,为他们送去关爱与温暖!(记者 文/张嘉丽    摄/周锋)
来源/作者: www.66wc.com 文/张嘉丽 摄/周锋 编辑:胡敏
评论人 评论内容 发表时间
我要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2005-2013 www.66wc.com 温州文成门户站·文成新闻网 版权所有 文成县新闻中心策划设计
主办:中共文成县委宣传部 县文明办 文成县新闻中心